2013年2月底,奇瑞撤销旗云事业部,这是继瑞麒之后,其内部又一次重大调整。
企业大到一定程度,调整也是必然的,领导者都会普遍注重企业的灵活性。IBM前CEO郭士纳写过一本叫《谁说大象不能跳舞》的书,讨论的就是这个话题。但郭老师谈的企业灵活性,是有前提的,即企业需要一个持之以恒的固定战略,如要么就一个奇瑞,要么就多个奇瑞。再探究企业的灵活性,如何采取灵活措施,确保企业对人、财、物等配置效率的最大化。
调整是可以,但也得有耐心。郭士纳离开IBM后,其“确定战略,坚定执行”的思维依旧在。进入21世纪,IBM也面临着自身转型的挑战,其PC业务于2004年被中国联想收购。但其战略是很清晰的,即持之以恒得由“海量”产品业务向“高价值”业务全面转型。
[photo]39412[/photo]
确定战略,坚定执行,类似郭士纳的思维,在汽车行业也可以找到不少典型案例,如穆拉利主导的一个福特战略,该战略从穆拉利2006年主政福特,一直贯彻至今,其表示:“我们要在全球范围内整合我们的品牌,使我们全球的各个分公司致力于我们母品牌‘福特汽车’的研发和生产。”期间的福特,采取了一系列灵活措施,包括关闭工厂、裁剪人员、出售捷豹路虎、沃尔沃等品牌。
对“一个福特”战略的坚定执行,以及具体灵活的措施,不仅避免了福特于2008-2009年美国金融大危机的可能破产,也实现了福特再次雄起。福特2012年报告称,公司纯收入为56.7亿美元(折合人民币368亿元),股价上涨20%,标准-普尔500指数上涨超过13%。而2006-2008年间,福特损失300亿美元(折合人民币1950亿元),但在之后的四年内,取得了352亿美元(折合人民币2288亿元)的收益。
综合各个案例来看,只要能持之以恒贯彻公司战略,并灵活采取应对措施,其成功形式,不局限于一个品牌,还是多个品牌。“一个福特”已经被初步证明是成功的,但“多个吉利”战略执行至2013年初,也是小有收获。
简单假设几个问题,如果“一个福特”战略中途停止了,或许也不可能实现转亏为盈,凭借新福克斯、新翼虎等车型,转守为攻,向大众、丰田等发起反击。如果当年奇瑞可以耐下心来,坚持贯彻“一个技术奇瑞”战略至今,期间坚持不懈得展示类似2008年上市的奇瑞A3直接叫板高尔夫等魄力,并在日后道路中,用机械增压发动机、无级变速箱等,不断提升A3、瑞虎、QQ、东方之子等车型的技术装备。或许现在领衔SUV车市的,不是长城哈弗,领衔自主紧凑型车市的就是瑞虎了。
至少笔者觉得,四五年前的2007-2008年,奇瑞的技术水平已经领先于长城、吉利等众多本土车企。
文\周丽君 中车网特约评论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