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宝马率先发声表示将会退出“价格战”,终端迅速做出反应,部分车型涨价3万。并且,部分门店也下调15%的销量任务缓解压力。同时更有传言显示,奔驰、奥迪也将同步跟涨策略。

随着中国汽车市场的不断内卷,汽车售价不断降低。此前默认国产品牌坚守15万以内产品,合资品牌则是10-20万区间,豪华品牌则是20万以上产品布局。如今随着内卷,BBA豪华品牌价格不如20万区间,合资品牌经典畅销中级车价格打入15万价格区间,雅阁、凯美瑞、索纳塔、蒙迪欧等车型将起售价落入15万以内换量。国产品牌传统车型售价不断降低,畅销中型SUV价格落入15万区间,紧凑级SUV价格更是来到10万区间,而小型SUV价格如吉利缤越等更是跌入7万以内。

当然最难受的还是二线豪华品牌,如沃尔沃、凯迪拉克、捷豹、林肯等,虽然BBA畅销产品售价的降低,让他们逐步陷入僵局。如果售价进一步下调,利润则无。若是无动作,则只能让库存压力再度提升。

价格战虽然激烈,但其中不乏有品牌浑水摸鱼,想要享受底价车型,则需要叠加多项政策,如5年分期、保险、置换、赠品等等,甚至不少品牌将国家鼓励报废换车奖励也纳入自家品牌的底价营销策略当中。

根据多家媒体采访豪华4S店销售人员称,“如今销售一辆车型,会导致亏损7万。”关于此类言辞,大家也只是谈笑了之,毕竟豪华品牌成型零整比超200%的不在少数,同时与同类产品相比,溢价能力也要高出不少,如今将原因归结于价格战则稍显鲁莽了些。

毕竟此次价格战能够延续至今,都是各家品牌与经销商自愿加入,并无任何势力胁迫。由于整体经济增势渐稳,百姓们的消费观念趋于保守,各行各业利润均保持稳定。各品牌经销商降价出售产品,也是为吸引消费者购买,来提升销量的策略。

宝马此次率先官宣退出“价格战”,便是要采用“降量保价”策略,并且奔驰、奥迪、大众、丰田、本田、沃尔沃等多个品牌宣布将会跟进。消息公布后,宝马终端经销店便迅速收紧优惠,目前宝马i3落地价格提升至24万左右,涨价4万;宝马X5优惠缩减1万。随后奔驰多家销售人员也表示将会收紧优惠,希望准备购车的潜在用户抓紧时间订购。

此次事件也让许多用户受到了伤害,虽说宝马表示要保证用户及经销商的质量,但随后便出现了销售人员欺诈用户的事件发生,并出现了第一批“受害者”。终端4S店玩起了花样。

根据不少用户反馈,在7月份乃至此前完成的订单中,在临近交付新车的时间内,销售竟然拒绝为用户交车。并表示“车子被别人抢走”、“车辆正在升级,无法交付”、“资源少,无法匹配车辆”等等。甚至某些销售暗示车主加价才能提车,否则只能选择退车,何其荒唐。而后导致用户花费大量时间与精力,与官方400沟通,或者只能通过投诉来解决问题,吃相非常难看。

根据目前已公布的销量,宝马二季度全球销量为61.88万辆,同比下降1.3%;中国市场销量为18.85万辆,同比下降4.7%。奔驰二季度全球销量为60.01万辆,同比下降6%。豪华品牌即便作出较大的价格让步,但销量数字并未提升。反观中国汽车品牌,比亚迪、奇瑞、吉利等销量均有增幅。新势力品牌中理想汽车二季度交付新车10.85万辆,同比增长25.5%,创下历史新高。蔚来二季度降幅5.4-5.6万辆,同比增长129.6%-138.1%。问界品牌二季度销量5.74万辆,同比增长143.9%。由此可以发现,中国用户目前的消费习惯更钟情于中国汽车品牌,特别是新势力豪华品牌。

总体而言,价格战的发起并不是品牌之间的恶性竞争,而是市场消费力下降导致。企业为保证品牌销量,各自发起降价政策以换取销量。但实际情况则是,消费者目前的喜好,是综合产品力以及舒适性更高的国产新能源产品,这也导致合资、豪华品牌降价换量政策并未取得明显效果。如今多家品牌宣布推出价格战,也算是试探之后的良策。汽车本就是为用户服务的代步工具,虽然不少品牌为其注入了更多的属性,但目的同样是提供更优质、更豪华的产品体验。作为汽车企业应该明白产品实力才是最亮的招牌,毕竟市场口碑一旦提升,群众明亮的眼睛和行为是不会骗人的。

原文作者:柳志鹏
编辑:柳志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