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鹏公布2021年报
3月28日,小鹏汽车公布了2021年Q4及全年财报。
财报数据显示,小鹏汽车2021年第四季度以及全年总营收分别为85.6亿元和209.9亿元,同比增长均超200%;新车累计交付9.8万辆,同比增长超260%;毛利率由2020年的4.6%上升至11.5%。
但与此同时,小鹏汽车净亏损达到48.61亿元,同比扩大78%,呈交付量向上,净利润向下的趋势。

在小鹏汽车之前,新势力三强中,蔚来汽车及理想汽车已分别于3月25日及2月25日公布年报。
蔚来汽车的财报数据显示,2021年蔚来实现总营收361.4亿元,同比增长122.3%;全年交付9.14万辆,同比增长109.09%;净亏损收窄24.27%,达40.17亿元。
而理想汽车2021年总营收达到270.1亿元,同比增长185.6%;全年交付为9.04万辆,同比增长177.4%;而亏损同比扩大112%,达3.21亿。毛利率方面,蔚来与理想毛利率分别为20.10%和20.60%。
整体来看,虽然“蔚小理”销量、营收双双增长,毛利率也同比提升,但“蔚小理”依然未能达到盈利临界点。不过,截至2021年12月31日,小鹏、理想、蔚来现金及现金等价物、受限制现金、短期投资等分别约达435.4亿元、501.6亿元、554亿元,账面足以支撑“蔚小理”发展。
“蔚小理”喜忧参半
具体到“蔚小理”自身,三强表现则喜忧参半。
虽然小鹏交付量逆袭成为第一,蔚来仍然保持最高营收,而理想也再次在第四季度实现盈利,亏损最少。但是,通过财报及相关数据也能看到“蔚小理”存在的问题,小鹏的毛利率偏低,蔚来增速落后,理想车型单一。
销量增速方面,蔚来不仅是2021年增速最慢。今年1-2月,理想交付20682辆,同比增长169%;小鹏交付19417辆,同比增长132%;而蔚来仅交付15783辆,同比增长23%,增速远不及小鹏、理想,存在从三强中掉队的风险。

小鹏方面,毛利率虽然上升至11.5%,但离理想、蔚来还有较大差距,原因在于,一直以来,小鹏汽车的主销产品为G3、P5等中端“低价”车型,在小鹏P7的加入后,局面才得以改善,不仅推动营收增长,毛利率也随之提高。
但此前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已让小鹏毛利率受到影响,第四季度财报显示,小鹏汽车的汽车毛利率为10.9%,相比2021年第三季度的13.6%下降2.7%。进入2022年,受原材料价格上涨因素影响,小鹏汽车又进行新一轮的价格上调。
而理想在售车型单一的问题由来已久,也一直为业内关注。过去一年当中,理想汽车凭借理想 ONE一款新车创造了新势力的销量神话,但在理想重新将增程式路线带火之后,已有后来者快速跟进,增程式赛道正日趋拥挤。
2020年7月创立的东风高端新能源品牌岚图,首款增程式电动SUV岚图FREE已完成由1辆到10000辆的发展过程。2021年12月,小牛电动车创立的牛创品牌宣布成立,首款新车自由家NV定位中大型SUV,提供纯电动和增程式混动两种动力,直接对标理想 ONE,原预计3月30日发布,后因疫情延期。
面对困境集体推新
为了应对增速缓慢问题,据了解,蔚来今年将推出三款新车提振销量。
3月28日,蔚来NT2.0 技术平台首款电动轿车ET7已正式开启交付。3月29日,蔚来联合创始人秦力洪在蔚来APP上回应网友称,蔚来ES7会在5月底发布。此外,蔚来第二款轿车ET5,预计将于2022年9月正式交付。
不过,蔚来增速缓慢的背后,更多存在的是供应链不稳定带来产能问题,秦力洪曾公开表示,今年交付量将由供应链决定,产多少交多少,力争在日趋复杂的供应链环境里面站住脚跟。
据蔚来方面披露,目前江淮蔚来整车及部件年产能12万辆,2022年上半年将扩张至24万辆,新工厂将于2022年第三季度投产。
事实上,供应链不稳定也是所有新能源品牌的共性问题。2021年开始,供应链问题一直制约国内汽车行业的发展,缺芯少电已成为业界常态。进入2022年后,原材料价格的上涨又进一步推动国内新势力集体涨价,除了蔚来表示暂不涨价,主流新能源品牌或多或少已经对产品价格进行上调。

前不久,理想汽车CEO李想曾在微博上对本轮涨价潮表示,“二季度电池成本将涨的离谱,还未宣布涨价的,大多是涨价幅度还没谈妥。”
除了面临的共性压力,针对自身毛利率偏低的问题,小鹏汽车在财报中表示,今年第三季度小鹏 G9将正式上市发布,预价售价为30万元-40万元,将进一步提升小鹏整体毛利率水平。何小鹏也表示:“今年,小鹏汽车会将主要的产能放到更高毛利的车型上去。”
而理想汽车则表示,将在今年扩充产品矩阵。3月30日,理想汽车通过官方微博正式宣布:理想L9将于4月16日正式发布,价格区间为45-50万元。但理想L9与小鹏、蔚来的新车不同,随着油价的不断推高,理想面对的是来自油车和电车成本同时增加的双重压力。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