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3月初,天津一汽希望借中国好声音张玮的代言,来搅动N7这片浑水,并借此机会全面启动产品升级战略。客观的说,曾经的夏利已经失去了原有的市场认可,逐渐成为区域性的品牌。这里面充分透露出作为市场弱势企业向上发展所遭遇的瓶颈和方法的匮乏,借以总结,对所有企业都有思考价值。
天津一汽夏利所面临的企业困难
在面临的所有问题中,天津一汽夏利所面临的最大问题是其主要市场的表现不佳。在微车领域,连续三年的增速下滑,加上市场竞争导致的价格战,让该领域的利润变得十分微薄。一汽夏利的盈利能力也十分有限。普通消费者对夏利的消费能力变得较为有限,其主要市场领域仍然集中在出租车采购业务。
第二点,夏利的产品线虽然由早期的“夏利系”,增加了“威”系列,但总体的系谱定位仍然较低:夏利系列演变出的A+\N系列,最大排量在1.3,市场价格普遍不超过6万辆,是典型的A00\A0级别;“威”系列价位也基本不超过7万元,排量不超过1.5L,在泛A级车市场中面临激烈的竞争。与此同时,其内部夏利系列、“威”系列存在一定的重合度,也对开拓市场有一定的限制。
第三点,一汽夏利的创新点匮乏,尤其是在低端领域。技术上很难有革命性的突破,并且往往处于模仿阶段。新能源项目短期内也难以实现盈利,需要政府的长期支持。再加上上述两点,未来的长期发展潜力并不明朗。
这便是当下一汽夏利所面临的瓶颈。不过与之相比,在解决上述瓶颈的思路上所受到的束缚,更是在无形中为企业发展增加阻力。
上升通道不畅时“有限选择途径”
从大方向上来看,受到科技的限制,非汽油车,目前仍然停留在新能源层面。而一汽夏利所选择的无疑跟着国家的政策,以插电式混合动力和纯电动为方向。但前者最高补助每辆5万元,后者最高补助每辆6万元的价格政策,显然还无法让消费者“动心”,尤其是面临一汽夏利其他传统车型,转换成本非常低。因此夏利“有限的选择途径”将制约消费者的选择。
【“有限性选择”】
从产品上来看,此前夏利显得有些狭窄,也能能通过产品调整来使系谱变宽,同时新车型和车系难以脱离原先造车的影子,很少有“全新的变革”出现。唯一可能让人眼前一亮的就是此前从未涉水SUV市场的夏利,将会推出一款A级SUV车型,该车的成败将很大程度上影响未来一汽夏利在SUV市场上前进的速度。可以说夏利在这方面基本没有其他选择。
从单品竞争上来看,夏利还没有进入“品牌附加值”的阶段,扩充市场销量和营销手段,还停留在增配降价、提高性价比的阶段。例如胎压报警、启停系统开始逐渐的在一汽夏利车型中出现。不过其性价比只有在比其他厂商还要突出的时候才会被消费者所认可,因此,夏利在这方面也缺乏其他选择。
从市场来看,和其他自主品牌一样,在地域和市场上,一汽夏利也没有其他的选择。当国内市场销售不好的情况下,无奈只能走国际路线,但这是被动的,需要不断试水。从进度上看,天津一汽与伊朗、埃及正在洽谈KD生产项目,而去年才刚刚启动埃塞俄比亚KD生产项目,组装N5。上述国家虽然不生产汽车,但已经有众多依靠性价比打市场的自主品牌和国外品牌进入,夏利必须借此机会尽可能多的占据市场份额。
从产品战略推进来看,前文中提到的产品战略所带来的产品更新,也为当前夏利不占优势的一个充分条件。产品老化不仅影响了对国内市场的响应速度,也影响了海外出口的质量。去年其3.2万元以下的产品停产,更是经历了4~5个月的市场阵痛,十分影响整体利润。
60万辆销量的充分条件
按照一汽集团的整体规划,十二五期间,天津一汽将承担60万辆的销售任务,到2015年,目前只有不足3年的时间,这就意味着一汽夏利必须与现在的销售水平至少一致,即年销量近20万。海外市场部分,一汽夏利给自己定位要在未来5年占据总销量的10%,这就意味着绝大部分的销量仍然需要国内消化。这或许是对一汽夏利的不小的挑战。
包括海外研发、换代、新能源项目上马等等,一汽夏利都需要资金作为背后的支持,如果资金不到位,也会影响整体的发展进度。而在产品换代方面,目前一汽夏利似乎还没有明确的排期,来主动推动车型的更迭。而实际上60万辆销量通过加速换代更有希望达成。
除了上述瓶颈之外,技术的革新应该成为日后一汽夏利长远发展的一个重要的充分条件。例如“T”动力、车身轻量化、双离合变速器、电气设备革新等等,类似于这样的技术革新,如果能由一汽夏利成功研发,将对未来发展具有极大的影响。
总之,受制于起点和发展层次的限制,一汽夏利仍然走的是传统发展路径,而缺乏创新性的、革命性的变革。如果能利用逐渐变大的盘子诞生出创新与变革,一汽夏利回复往日辉煌并非遥不可及。(文/中车网 孙平涛)
注:本文为中车网原创文章,如转载请注明出处及作者!违者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