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双庞”赴会发改委公关与萨博合资项目审批的时候,萨博又一次拖了后腿。庞大汽贸与青年汽车本以为前后拨付的5800万欧元(4500万+1300万)能够暂缓危机,安全度过合资项目批复期这个“多事之秋”。

没想到萨博供应商债务缺口太大,竟与8家供应商产生了104件债务;据统计,债务总和达到10亿美元,仅其中一家就达7000万美元。而以“难缠”著称的公会也开始逼宫,每月800万欧元的工资需要支付,尽管这不是一笔很大数目资金,但是屋漏偏逢连夜雨,因为欧洲投资银行否定了安东诺夫成为瑞典汽车公司股东的提案,使得这个作为萨博贷款方的俄罗斯银行业大亨无法在短期进行注资。

现在回想华泰与萨博的“闪婚”和“闪离”,多少还算是当机立断的决定。而接手的“双庞”毫无疑问已经深陷萨博危机,不能在三个月内搞定发改委,一旦萨博申请破产,那就意味着前期5800万欧元的投入白白打水漂,一纸作为萨博股东和合伙人的协议最终可能只落得被清算的结果。

想想最近几年中外汽车企业并购、整合与合作,好像没有占到过太多便宜,多数是频频拿自己热脸去贴别人的冷屁股。进行海外并购的国内车企更像是一个中国“奶妈”,养着别人孩子,到头来却发现没自己啥事——

韩国双龙宣布破产,上汽花40亿买了个教训,这会庞大汽贸又屁颠颠地与双龙合作承包销售渠道;作为最成功的中国车企海外并购案例的吉利收购沃尔沃,虽然只是花费了18亿美元,但是却“成功”地平白给自己背负了400多个亿的债务;南汽5300万英镑收购罗孚,最后被买走罗孚部分技术的上汽给抄了老窝,当然罗孚变身自主品牌的荣威和MG后,没见着英伦车在中国市场有太大作为;北汽花2亿买了萨博老旧的9-3,9-5车型技术,2年后的今天也没有整出个所以然来…

前不久,上海大众选址宁波建第六工厂的项目被发改委否定,就因为长江三角洲汽车产业密集度非常高;据传上海大众已经放弃宁波,悄赴发改委指定地新疆进行秘密考察。如果庞大汽贸、青年汽车与萨博合资项目通过,而选址浙江的话,只会是发改委自己扇自己的嘴巴。

萨博不靠谱,“双庞”想打动发改委同样不靠谱,除非发改委内部也能出一个像铁道部前运输局局长张曙光一样的人物,敢让自己存款达到19亿美元。按照全国企业兼并重组工作经验交流会上,把汽车业被列为八大兼并重组重点行业的第一个的政策指导思想,庞大汽贸与青年汽车这样的单位,甭管是国企还是民营,才是被兼并重组的对象;等着“双庞”跟萨博合资做大做强,那还要国家兼并重组政策干嘛?让那些“四大”“四小”的大型汽车企业兼并重组谁去?(习惯/文)

此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