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车网 评论】   《21世纪经济报道》,3月9日,吉利汽车总裁、CEO安聪慧和沃尔沃汽车总裁CEO雅各布先生在上海签署技术合作协议,沃尔沃汽车将向吉利汽车转让技术,并联合开发小排量、高性能、绿色环保系列发动机,环保型的小型车平台,及电动车、油电混合车及插入式混合动力等新能源汽车总成系统技术。

明眼人都应当猜到,被整体收购的沃尔沃(轿车)向吉利输入技术,是迟早的事情。所以,该新闻本身的意义并不大,但在这样一个特殊时刻发布,则耐人寻味。

在之前几天的2月份,沃尔沃以何种方式进入中国市场,被炒作得沸沸扬扬。媒体大体的口径是,沃尔沃将与吉利建立合资公司,并进入新能源车和研发合资自主车型。但坐拥沃尔沃和吉利的李书福,面对媒体有关合资提问时,给人更多的感觉是很无奈。

在未收购沃尔沃之前,李书福就说,沃尔沃像美女,只能看不能碰。收购之后,更是严格遵循“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战略思维,不允许吉利人染指沃尔沃。

对李书福或吉利集团而言,沃尔沃的独资国产,不仅能进一步延续其“吉利是吉利,沃尔沃是沃尔沃”的战略思维,而且也能确保吉利集团实现利益最大化。因为独资生产能够最大限度减少成本和确保沃尔沃的运作效率。能为沃尔沃在日后豪华车市的后来居上,留出更多的空间。

在目前的豪华车市,留给沃尔沃反超的机会并不多,已经明显形成宝马、奔驰、奥迪三分天下的格局。2011年,宝马、奥迪和奔驰品牌销量均创各自历史新高,全球销量分别达到138.04万辆、130.27万辆和126.09万辆。沃尔沃虽然也取得了不错的销量,也仅销售了44.93万辆,与前三者还有较大差距。在中国市场的差距,更为明显。2011年,奥迪、宝马、奔驰在华分别销售了31.3万辆、23.3万辆、19.9万辆,沃尔沃仅有4.7万辆。

对比国际市场,沃尔沃与传统三强在国内的差距比例更大。但中国市场一直被李书福视为复兴沃尔沃的核心市场。

从收购之初,李书福就在努力争取沃尔沃的独资机会,沃尔沃中国区董事长沈晖在当时就曾向媒体表示:“沃尔沃是属于中国的跨国公司,而不是合资公司,也是中国拥有的第一个国际性豪华车品牌。自主品牌并不一定是自创品牌,从某种程度上说,沃尔沃就是自主品牌。在瑞典,沃尔沃就被看作中国的企业。”去年5月,其进一步透露,2013年,沃尔沃将迎来转折点,到2015年,沃尔沃销量将达20万辆,其中国产车数量将占据主导地位。

这一两年时间内,李书福一直心存侥幸希望政策可以“开绿灯”,但看到的都是“红灯”。

从目前到2015年,留给李书福仅有三年多点时间。在这特殊时刻,抛出沃尔沃向吉利输入技术的消息,或许是李书福想争取沃尔沃独资的最后一搏。能否给中国输入技术,是很多车企能否进入中国车市的重要门槛。

但这样的花拳绣腿有多少实质意义?必定沃尔沃的好多核心技术,得福特点头。最后的可能是,沃尔沃这位美女还得被吉利人染指,还得合资生产。不过何时轮到吉利人,得看长安人的脸色。

(文/中车网特约评论员 周丽君)

此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