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抄底风”袭来,国内汽车并购案一度在国内炒得热火朝天,6月1日,曾雄踞世界汽车霸主地位77年的美国通用汽车公司申请破产,引起了巨大震撼。6月3日,四川一家民营企业收购通用汽车悍马品牌的新闻,带来了更大的震撼。自此名不见经传的四川腾中重工机械有限公司,因收购悍马而一夜成名。
近日,又传出通用将于腾中重工签订出售悍马协议,据接近这次交易的人士表示,悍马出售的最终协议最快会在今日或明日敲定,腾中再一次被推上风口浪尖。
腾中能否训“马”一直以来各方面,争议不断。首先上相关部门的不支持,让这家企业有所顾忌,进退两难。从主管部门来说,显然对腾中重工的“先斩后奏”颇有意见,其反对的理由可能有几条:一是该企业不具备收购的条件,二是悍马不符合国内倡导的节能减排政策,三是怀疑腾中重工没有诚意,只是想做从中投机的二道贩子。
其次,关于跨国收购,太多的教训可以成为前车之鉴。中国公司收购国际资产不是头一遭了,前些年TCL接连并购施奈德电视、收购汤姆逊彩电、收购阿尔卡特手机等等大并购,直到联想当时收购IBM的PC,屡屡巨亏的现实都把他们从理想的天空打回了原地。况且联想与腾中重工,完全不在一个数量级上。腾中重工的消化能力,着实堪忧。
在中国市场,去年悍马只售出了69辆车。就算依靠内需增长的力量再扩大若干倍,这个销售市场,够撑得起这个大量失血的病夫么?腾中究竟需要输多少血才能拯救这个病入膏肓的“西风瘦马”?
而日本的前车之鉴足以提醒中国企业,资本运作游戏的馅饼背后更多的是陷阱:上世纪80年代末,日本人到美国大肆收购,得意之作就是日本三菱集团下属的一家房地产公司以15亿美元的价格买下了洛克菲勒中心,轰动一时。然而,美国把传统产业的大包袱搁到了日本人肩上之后,用迅速换来大笔急需的资金来发展高科技产业。到1996年,三菱集团房地产公司宣布洛克菲勒中心项目破产,以3.08亿美元的价格,加上8亿美元的债务,卖回给美国人(其中包括洛克菲勒家族)。日本商人被老辣的纽约大佬们狠涮了一道,与之相伴的是日本经济由盛转衰。
近年来,资本运作的概念越来越走红,也有越来越多的企业产生了一步登天的取巧和浮躁心理。这不由得让人想起鲁迅先生的一句话:“倘是狮子,肥大是不妨事的,如果是一口猪或一匹羊,肥大倒不是好兆头。”如果没有实力,盲目扩张,有很大的风险,规模大了行动不便,更容易被吃掉。
在金融危机中抄底,趁势发展壮大,这种机遇只属于已经做好准备的企业个体。但应该充分估量海外市场和交易后整合的风险,要用专业的团队把其他方面的风险尽可能降到最低。
美国金融危机已经让我们看到了“资本”过度使用的负面效应,整合资源的万丈雄心或许应该更多地结合深入行业本质的精进努力。
做大未必等于做强,其中的关键还是要做“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