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着报纸、网络连篇累牍的中国汽车业在新能源领域“弯道超车”的说法,觉得既可笑又不妙。尽管我并不非常清楚中国新能源汽车的现状,只是稍微了解处于汽\柴油机时代的乘用车领域的一点东西。听着这话,就像文革前期的“大跃进”,以及80-90年代汽车行业提出的“市场换技术”。

市场换技术喊了二、三十年,尚且只是“成功了一半”——市场给了合资者,技术却没换来。我们凭什么去相信,汽油发动机、底盘等汽车核心技术都没整明白的中国汽车企业,能够一下子在新能源汽车领域“领先”世界。

 “弯道超车”也需要是势均力敌的选手之间才能发生。尽管目前中国是第二大汽车市场,并有望超过美国,但是中国造的汽车却只能看齐印度,而出口也仅限东南亚、中东、非洲、南美等汽车工业不发达的地区,就这还是因为价格便宜,有政府出口补贴的原因。

之所以有人还对新能源汽车抱有幻想是因为舆论的宣传——比亚迪在全球电池领域的领先,清华汽车研究院在“十五”期间等研制出来的燃料电池城市客车等等。前者在汽车领域研制了F3DM双模电动车,所谓双模就是电机和汽油发动机各顾各的,不能相互进行能源转化,必须手动切换,说实话还不如成熟的混合动力,售价居然到了18万;对于后者而言,现在都是“十二五”了,这些研发成果和技术还在机关院校里面继续玩着,相对量产化而言,不说也罢。

不久前,东北师范大学功能材料研究所王荣顺教授因合作伙伴中途离开,导致电池产业化项目被搁浅而感慨,“大部分企业和机构初衷并非推动这项电池技术走向产业化,而是借助新能源汽车电池这块金字招牌,享受地方政府在土地、税收等方面的优惠政策,等融资赚到钱后立刻退出”。到目前为止,初衷没变的相关机构仍然不少,而有此想法的汽车企业却已经是刹不住车,中国在新能源汽车领域的急功近利思想可见一斑。

最新消息传来,最成熟的混合动力技术不被列入新能源汽车范围,新能源汽车只有三种:1.插电式混合动力汽车;2.纯电动汽车;3.燃料电池汽车(此信息来源于《汽车与新能源汽车产业发展规划》(2011~2020年)草案)。

被问及混合动力不受待见的原因时,中汽协秘书长董扬解释说,“因为目前‘起停’技术成本几千块,ISG中混技术一两万块,混动汽车很容易实现盈利”。可是就这,我也没发现市场销售的混合动力轿车有比28万普锐斯技术更高,更安全的,相信大家还对前阵众泰纯电动车自燃记忆犹新吧!

这种新能源汽车政策的反复很能难让人理解,或许跟故宫笔误一样,把“走弯道”错写成了“弯道超车”;该政策规划一经宣布,混合动力汽车几万元的新能源汽车补贴,直接下降到3000元的节能车补贴范围。据笔者所知,目前有很多自主品牌汽车企业把混合动力作为“十二五”转型的中间阶段,并规划出了各个阶段的减排降耗指标。

该项发展规划出台最大的作用就是直接致使这些车企由“弯道超车”变成“走弯道”;最大的好处就是国家不必为这些量产中的、正努力一步一步落实节能减排目标的混合动力汽车买单。

从小道消息了解,至今国家财政仍然拖欠着汽车企业不少混合动力项目费用。

你问我《新能源汽车规划》有什么意义?我不知道。意义是“三小”,我只知道大家都在向“钱”看,没人向前看。(三小,即啥潲,台湾语中“什么玩意儿”的意思。)(习惯/文)

此文为中车网www.auto.net.cn原创稿件,如需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系作者 中车原创,转载请注明出处、作者和本文链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