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来,自主品牌大量的新车型上市成为一个不小的看点。不仅奇瑞、吉利、华晨纷纷推出新车型,就连长城、江淮也开始全面涉足乘用车。新车型纷纷亮相,让人眼花缭乱。此情此景在令人振奋的同时,也让人反思,多就意味着好吗?
目前中国市场上销售的新车型数量是全球第一,说中国是竞争最激烈的市场也不为过。大家更多看到的是卡罗拉上市后月销量一万五的豪情,但没有看到更多的车型在上市伊始,就开始为自己的命运苦苦挣扎。一个新车型,从开发到投产,需要的资金在3~5亿,众多的新车型研发,如果没有达到盈亏平衡点,就意味着资源的浪费。全国这么多企业车型开发大跃进,对资金的占用是惊人的!车企基本都是国有的,钱都是企业从银行借的,投入了,赚不回来,就意味着是对全国人民财富的浪费!
放眼世界,全世界汽车大型乘用车企业就那么十多家,每个国家也就两三家支柱汽车企业。汽车市场是典型的寡头竞争市场。但中国目前就十多家,商用车企业只要有条件,全部往乘用车靠拢。
这些企业开发了那么多的车型,真的有竞争力吗?一位合资品牌主管产品战略的经理,看过某民族企业的产品开发计划后,从容的说了句:“再开发40款汽车,我们也不怕,因为没有一款是有竞争力的精品!”
回顾一下自主品牌的发展,也可以看到一个有趣的现象。自主品牌在创业伊始,都曾经打造过一款精品车型,并凭借此车型,迅速走红,如奇瑞的QQ、比亚迪的F3。但企业做大后,推出了更多的车型系列,却难以续写奇迹。
对于自主品牌来说,资金有限,人力有限,与其将资金分散到各个车型,期待东边不亮西边亮,不如集中资源,打造精品。即不要盲目往高端延伸,专注于目前有竞争力的细分市场,做出一个所有超越合资品牌的精品车型,精品路线才是目前持续竞争力的根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