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纸公告,传闻已久的消息,最终落地。

2月4日,广汽集团发布公告。公告内容显示,广州集团董事会收到曾庆洪先生送达的《辞职函》。曾庆洪先生因到龄退休,申请辞去广汽集团董事长、董事、董事会战略委员会主任委员及委员职务,并确认与广汽集团及董事会无任何意见分歧,亦无任何与辞任上述职务须提请广汽集团股东注意的事项。辞任上述职务后,将不在广汽集团担任任何职务。

公告内容还显示,经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第80次会议审议通过,选举董事冯兴亚先生为广汽集团第六届董事会董事长。

随着冯兴亚的上任,一汽、东风、北汽、上汽、广汽,五大汽车国有集团在过去2年内已经完成换帅。在其他几家车企的换帅中伴随着的是内部的体系变革和人事变动,结果趋同的是都取得了一定的成果。

因此,集团权力更迭也被外界解读为新一代领导班子正式吹响变革号角的积极信号。广汽亦是如此,冯兴亚身上的担子并不轻快。

但从去年开始频频动作来看,广汽集团以及冯兴亚似乎已经准备好了应对下一阶段竞争的策略。从2024年11月份后,广汽集团就以“番禺行动”为核心展开了一系列变革。

冯兴亚正式上任后,他留下的“火种”正在一点点燎原。

广汽变革序幕早已拉开

事实上,冯兴亚走马上任董事长之前,广汽集团的变革早已经拉开序幕。

2024年10月,广汽官宣集团总部办公将从珠江新城CBD搬迁至广州市番禺区。从中央到地方,为的是对自主品牌进行“近距离管理”。

广汽集团新总部的原址是广汽研究院T2大楼,对面是广汽传祺工厂,紧挨着埃安工厂,距广汽丰田和广汽本田都不远,还有众多的零部件车企散布周边。

“我们搬过去,就是到听得到炮火的一线去,才能更好地做决策。”冯兴亚说,“这意味着对自主品牌的管理模式由战略管控向经营管控转变。”

搬家后不足一个月的时间,11月15日,广汽集团正式发布“番禺行动”,该行动涵盖品牌、产品、技术、市场等多个维度,目标是到2027年,使自主品牌占集团总销量的60%以上,挑战自主品牌销量200万辆。

番禺是广汽自主品牌的摇篮和聚集地,这也是“番禺行动”名称的由来。“番禺不仅是自主造车梦想开始的地方,更是广汽发展壮大的关键之地,它彰显了广汽将自主品牌作为集团战略核心,全力推进的决心。”

冯兴亚表示:“番禺行动是广汽集团未来发展的关键战略,我们要通过全方位的变革,提升自主品牌的竞争力,实现质的飞跃。”从数次公众场合发生到对战略的解读中不难推论,冯兴亚是这次行动变革的“总指挥”。

在“番禺行动”的指引下,广汽集团搬家完成后火速对组织架构进行调整,首要的是在集团内部成立了3个全新部门。首先是产品本部,负责调研消费者需求;其次是财务部进行财务是统管,冯兴亚认为,“要抓成本就要从财务开始”;最后是采购部发挥资源协同效应旨在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共享。

完成产品、采购和财务业务一体化的一个月后,广汽集团实现了营销领域一体化整合。

2025年1月3日,广汽三大自主品牌营销业务大整合的文件在网上流传,广汽集团设立品牌营销本部,集体负责传祺、埃安、昊铂的大客户业务,统筹市场营销、整车销售、渠道建设、售后服务和新媒体营销等工作。

新整合成立的营销本部下设传祺营销本部、埃安营销本部及昊铂营销本部。冯兴亚表示,品牌营销本部的设立,既能在整合中统筹协调,资源共享,又让经营主体保持一定的独立经营权。

至此,广汽集团开启了自主品牌集团一体化运营新篇章,而冯兴亚的第一把火也正式点燃。

冯兴亚的规划和选择

俗话说,新官上任三把火,而冯兴亚的三把火早已开始燃烧。

1月16日,春节前夕,广汽集团内部人士透露,广汽集团将在职业经理人改革的基础上,进一步在集团管理干部中推行竞聘上岗。干部成功竞聘后,广汽集团将对其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广汽集团的职业经理人改革是自2018年开始实施的,也是国内首家推行该制度的企业。广汽集团除董事长、专职党委副书记、纪委书记和工会主席外,领导班子成员全部转为职业经理人。

此后,广汽集团持续深化改革,2022年启动新一轮职业经理人选聘,进一步健全薪酬考核等制度,加大激励力度。同时,广汽集团将职业经理人改革推广到投资企业之中。各级子企业推行任期制和契约化改革,并制定集团投资企业职业经理人试点工作指导意见。

 彼时的广汽集团董事长曾庆洪曾表示:“完成不了目标或目标70%以上完成不了的领导班子就要辞职,按照改革的要求,干部能上能下,员工能进能出,工资能升能降,业绩升工资升,将大大激励企业内生动力。”

据悉,此次干部成功竞聘后,广汽集团将对其开展任期制和契约化管理,以经营业绩指标进行考核。 

“番禺行动的人才保障政策中,虽没有详述干部管理体制内容,但改革势在必行。因为干部是火车头,火车跑得快,要靠车头带,这叫‘头雁效应’。”冯兴亚表示,广汽集团的人事改革可概括为三句话:事业选人、组织管人、业绩留人。

可以预见的是,随着冯兴亚的上任,广汽也将发起新一轮人事上的变动。

除了加快变革速度之外,摆在冯兴亚面前的问题仍不在少数。首先面对智能化时代的选择问题。

在多次采访中,冯兴亚都曾提到过智能化的未来。2020年,广汽科技日上,他首次提出“无科技不广汽”的理念,宣示了广汽向科技型企业转型的决心。按照番禺行动规划,未来三年,广汽集团在研发和产业化方面将至少投入500亿元。

2025年1月10日,广汽官宣了与华为合作的进展,双方投资设立GH项目公司,注册资本15亿,新品牌定位全新高端智能新能源汽车,与埃安、传祺两大子品牌并列。双方将在产品开发、营销策略和生态服务等多个领域展开全面合作,共同打造基于全新架构、技术领先的全新汽车品牌。不久前,冯兴亚在社交媒体上宣布,广汽与华为已启动联合办公,共同推进智能化新车型的开发。

其次,合资如何继续发展也是冯兴亚需要考虑的首要问题。在广汽集团过去的发展中,合资发挥了巨大的作用,为广汽集团的发展立下汗马功劳。然而,面对中国品牌的挑战,广汽旗下的合资品牌不可避免地遭遇挑战。

2024年,广汽本田销量为47.06 万辆,同比下滑26.52%;广汽丰田为73.80万辆,同比下滑22.32%。对于合资的未来,冯兴亚强调,合资品牌是广汽集团的重要组成部分,始终坚持合资合作和自主创新不动摇。

除此之外,集团新能源转型和国际市场如何发展也是摆在冯兴亚面前的必答题。按照广汽的规划,2025年埃安将正式进入插混、增程汽车市场,传祺品牌也将在2025年开始进军纯电及增程市场。广汽传祺将开发一系列车型,覆盖轿车、SUV、MPV全品类;在国际化板块,广汽计划到2027年将进入全球100个国家和地区。目前,广汽集团已布局全球6大海外仓,首个海外CKD工厂——马来西亚吉隆坡泗岩沫工厂已建成。此外,广汽印尼工厂也在加紧建设中,计划于2025年初竣工投产。

如今,正值行业深度变革时期,且从广汽集团去年的表现来看,无论是销量还是业绩,这艘巨轮都在承担巨大的压力,此次领导班子的更替,无疑对冯兴亚提出了更为严峻的考验和对其能力的挑战,同时也意味着广汽集团正式步入新的发展阶段。

原文作者:Aries
编辑:Aries